新闻中心
您当前的位置:  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  • 理想、蔚来、小鹏、零跑以及小米五家造车新势力企业,先后披露了第三季度财报数据。从整体的数据来看,理想车卖得最多、毛利率最高,预期却相对保守;小鹏毛利率回暖,但汽车销售收入最少;蔚来研发投入最多,亏损也最多。
  • 11月18日,小米集团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。数据显示,三季度小米集团共实现营收925亿元,同比增长 30.5%;经调整净利润为63亿元。 其中,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三季度共实现营收97亿元,毛利率为17.1%,经调整净亏损为15亿元。这意味着,就集团整体而言,目前小米汽车业务属于“拖后腿”板块。
  • 此前不久,GBA(全球电池联盟)公布了2024年“电池护照”试点项目结果,共有十个试点项目入选。宁德时代、国轩高科、比亚迪、中创新航、亿纬锂能这5家动力电池企业的多个项目在列。 盖世汽车了解到,“电池护照”的开发和推广,将在建立全球电池行业可持续发展标准、填补监管空白、助力绿色未来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。作为电池出口“通行证”,“电池护照”迎来了新进展。
  • 2024年,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“金九银十”的强劲态势。根据乘联会数据,9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112.3万辆,同比增长50.9%,渗透率高达53.2%。进入10月,乘联会预测新能源市场零售销量将达到115万辆,环比增长2.4%,渗透率约为52.3%,保持高涨势头。 近期,多家车企公布了10月新能源销量数据,印证了这一预测。比如,比亚迪首次实现单月销量突破50万辆,小米汽车进入2万辆俱乐部,极狐、阿维塔等月销量首次突破1万辆。
  • 在过去的两年里,汽车行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价格战。各大品牌、各种型号的汽车纷纷在市场中展开激烈的竞争,试图通过价格优势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。一时间,降价、优惠、促销等手段层出不穷,让消费者眼花缭乱。
  • 9月,国内狭义乘用车批发、零售销量皆实现同环比双增长。其中,批发250.4万辆,同比增长2.1%,环比大幅增长16.1%,创造历史同期新高。零售规模年内第二次摸高200万辆上方,并创造年内新高,共零售210.9万辆,同比增长4.5%,环比增长10.6%。
  • 过去十年间,跨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份额曾一度超过六成,然而伴随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,转型缓慢的跨国品牌则是一步慢、步步慢,销售份额已经跌破四成。张书林表示,“加大对中国技术、产业链的依赖并展开‘反向技术输入’,或让跨国品牌能够快速形成后发优势。”
  • 单一行业头部企业的相关举动对整个产业链条的影响有多大呢?在宁德时代相关矿山被传停产的消息之后,引起上下游相关概念股涨跌起伏,可见一斑。9月11日,瑞银Sky Han等发布的研报《中国锂价见底》称,据内部消息,宁德时代已在9月10日决定暂停其在江西的锂云母业务。
  • 12月6日,五菱品牌旗下的首款超A级新能源轿车产品——五菱星光正式投放市场,前期上市的是插混版本(按照规划,星光还会有纯电版本)的2款车型,CLTC工况下纯电续航分别为70km和150km,售价区间为8.88万-10.58万元。
  • 12月5日,广汽集团发布11月产销快报。11月,广汽集团产量247684辆,同比增长16.44%;销量227124辆,同比增长19.35%。1-11月,广汽集团累计产量近230万辆,累计销量近224.6万辆,累计产销均实现正增长。……